昆山起重机 苏州起重机

昆山起重机 苏州起重机
扫一扫打开手机版店铺

将此二维码印刷在名片和其他宣传彩页上面,只需用手机扫一扫,即可轻松进入您的店铺首页。

领袖企业 V9

起重信息化诚信经营领袖企业

昆山起重机 苏州起重机

  • 联系人:销售部(先生)
  • 企业认证:
  • 卖家优评率:100.00%
  • 所在地区:江苏/昆山
  • 主营产品: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工程起重机、小型起重机械、双梁桥式起

联系方式

  • 地址:江苏昆山市朝阳
  • 联系人:销售部
  • 手 机:18568228773
  • 电 话:18568228773
  • 邮箱:982929780@qq.com
  • Q 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新闻中心
长垣:撑起重机械半 壁河山
发布时间:2016-03-23        浏览次数:829        返回列表
 河南省长垣县又称蒲城,历史悠久,民风淳朴,自古有“多君子”之称。明朝中叶有“满朝文武半江西,小小长垣七尚书”之美誉。

    长垣县位于河南省东北部,处于郑州、新乡、安阳、濮阳、开封和山东菏泽等城市群的中心,新菏铁路横穿东西,106国道纵贯南北,京港澳、连霍高速擦境而过,交通便利,商贾云集。

    位于中原腹地、黄河西岸的长垣,地下没有矿产资源,地上没有钢铁企业,周边没有大型起重机械生产厂家和科研单位,更没有国家投资支持和大城市的带动,这片曾经极度贫瘠的土地却孕育了闻名全国的起重机械集群——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06年4月,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被国务院批准为特色工业园区;2006年11月,园区被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起重机械之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河南长垣中小型起重机销量已占到全国市场的50%以上,年销售额超过50亿元,成为全国知名的起重机械及配件交易集散地。

破铜烂铁中走出的起重产业

    地处黄河“豆腐腰地段”的长垣,是典型的黄河滩区县,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区位没优势,靠天吃饭,因“灾多粮少花子众”而出名。穷则思变,勇敢的长垣人不甘受穷,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工业生存与发展之路。

    民营经济:起重工业崛起的土壤

    长垣县17个乡镇有三分之一的地方位于黄河滩区,黄河一泛滥,庄稼颗粒无收。灾民只好远走他乡,四处乞讨。改革开放以前,在长垣广为流传着“春天喝不上糊糊,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每逢灾年,长垣人便投亲靠友外出学技谋生。

    30年前,20岁的长垣小伙韩宪保为了生计,中学毕业后,就跟别人一起到新乡拉生、熟铁边角料,再拉到本村卖给做螺丝的。一次偶然的机会,别人告诉他,修“千斤顶”比卖螺丝赚钱更多,从没见过这种玩意儿的他,毅然决定修理千斤顶,后来又修理小型起重机。30年后,他一手建立的卫华集团成为中国起重行业的龙头企业。而他自己,也成为起重行业中的知名企业家。

    从做小生意起家的还有同村的韩永章。1981年,比韩宪保小7岁的韩永章以6分之差与大学失之交臂。连续闷坐3天的他,到了第4天,动手把自己从小学到高中的书籍,用板车拉到废品收购站,卖了20多元钱,这20多元钱成了他起家的资本。他用1元钱买了两个竹篓,做起了倒卖破铜烂铁的小生意。1985年,韩永章放下竹篓,走出家门,也干起了修理起重机及电动葫芦的行当。后来,他创立了河南华东起重机厂。河南巨人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韩红军总结说:“这是穷则思变的结果。”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长垣企业家的酝酿期,30年后,当长垣起重机占据了中国的半壁江山后,韩宪保的个人经历,成了众多长垣企业家成长的缩影。最早是那些外出谋生的手艺人,在锔锅锔碗锔盆时偶然结识了一些修理配件的师傅,受雇于他们,负责扛修理用的工具包,见得多了,开始自己做。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渐渐做的人就多起来了。经过一段时间的资本积累,一部分人返乡建起了家庭作坊式的小型修理厂,进行各种零配件的翻修、加工,并逐渐开始整机生产。就这样不断拓展产品种类,不断扩大规模,一直走到了今天。

    随着起重产业的发展,在长垣城南一带的农村集贸市场,先后出现了起重机械配件交易市场。当地政府及时引导专业市场与农贸集市脱钩,有意识地改变过去那种“逢集汇聚、聚后人散”的露水形式,逐步形成了长年经营、管理有序的固定场所。

    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告诉记者:“一批具有企业家头脑的致富带头人是驱动集群发展最主要的力量,但没有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长垣起重业也很难摆脱‘自然增长的状态’。”

    政府勤政: 起重工业兴起的助推器

    “由于长垣土地贫瘠,过去百姓生活清苦,所以历届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敢富、争富的观念在长垣深入人心。”长垣县政府新闻办主任王才茂向记者介绍。

    在长垣起重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企业投诉、行风评议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针对长垣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多的特点,县政府又实施了旨在吸引资金、人才、信息、技术和项目的“回归工程”,进一步壮大了本地起重机械产业。2002年,长垣县民营企业就达1830个,实现总产值54.5亿元,上缴税金4589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的61%。

    2003年,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开建,很多人把它当作长垣起重产业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如今园区已成为长垣起重产业的重要载体。”起重工业园区管委会主任滑学之说:“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产业规划的要求,推进园区二次创业,在做大、做强、做出特色、做出效益上下功夫,努力把园区建成国内起重行业的先进聚集区、科技创新的先导区和长垣宜居创业的新城区。”

    铸造品牌:起重产业走向辉煌的催化剂

    2008年,卫华品牌不负众望,荣获了“最值得向世界推荐的河南十大品牌”称号。“一个品牌的崛起,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繁荣,卫华以高起点、高品质、高附加值品牌战略,探索出具有卫华管理特色的发展之路,营造了中国起重业的‘卫华’现象。” 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的专家对卫华的发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卫华”以其独特的品牌优势占领着起重行业的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品牌已经超越单个企业的层面,区域品牌、产业品牌的效应日益突出。当人们一看到某一产品就想到特定区域,一看到特定区域就想到某一产品,产品形象、产业集群形象和区域品牌形象都融合在一起,在较大范围内形成了该地域某行业或某产品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这正是区域品牌价值的最充分体现。以区域品牌来提升产业竞争力已成为起重园区的必然选择。

    起重园区管委会重视品牌发展战略,积极鼓励引导企业建立自有品牌,努力在产品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上下功夫,带动企业在开拓市场、开发品牌上加大投入,引导企业从以数量型增长为主的经济格局,向产品的技术附加值和品牌附加值上转变,实现由“数量经济”、“质量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为创名牌奠定坚实的品牌基础。

    起重园区管委会滑学之主任告诉记者说:“推进品牌战略,不仅要帮企业搬来设备,更重要的是把品种、品质的标准搬到园区来。”

    目前,长垣县拥有起重机生产企业78家,配件生产企业近900家,起重机产品达到10大系列200多个型号,在全国各地设有2000多个销售网点,产品已经出口到了亚洲、欧洲、非洲等地,成为全国的起重机设备的集散地和行业的“晴雨表”。

    其中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民营企业已达130多家,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河南省著名商标”16个、“河南省名牌产品”8个、“河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12个。

放水养鱼催化北方温州

——访河南省长垣县县长李刚

    “长垣现象”并非今日才引起人们的关注。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有了“长垣现象”的说法。1999年和2002年,新乡市委、市政府先后两次在长垣县召开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场会,号召“远学温州,近学长垣”。

李刚(右一)到起重企业进行调研。

    30年前,长垣以“灾多粮少花子多”而出名。30年后,长垣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6年综合实力在河南省排列第31位,较2001年前移了13个位次;2007年,长垣又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北方温州”的雅号从此被叫响。30年间,长垣走出了一条怎样的区域经济产业化飞速发展的道路?记者就此采访了长垣县县长李刚。

    《中国质量万里行》:30年前,长垣县因没有资源和地理优势,而处于极度贫穷的境地,为了生存,民营经济在当地开花。如果你作为当时的县长,你会怎样做?

    李刚:历届政府对群众发展民营经济都采取了宽容的态度。改革开放以来,当地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从来没有改变。在长垣起重产业发展早期,当地政府就适时确立了“个体起步、股份推进、突出特色、规模经营”的发展思路,引导企业从作坊式生产逐步向集约式经营过渡。还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企业试运营、封闭管理、对执收执罚人员定期考试考核、“执法公务证”、检查许可证等12项制度规定,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当时的政府是这样做的,我们现在也是这样支持的。

    《中国质量万里行》:长垣县域经济快速发展,除了来自群众的创造外,政府是怎样长期坚持不懈地优化经济环境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提出了建设“开明政府”的口号,并将政府职能定位在为企业和农民服务上。针对长垣在外闯荡、经商人多的特点,县委、县政府很早就提出了“回归工程”,吸引了一大批人回乡投资、创业。在市场准入上,除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行业外,长垣县全部向非公有制企业开放。同时,还建立了一整套保护企业的有效制度,政府不向企业征“过头税”,“放水养鱼”。县委、县政府还提出要让企业家“政治上有荣誉、社会上有地位、经济上得实惠、经营上有靠山”,让优秀企业家参政议政。目前,已有154名民营企业家被推选为省市县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还有人当选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和县政协副主席。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作为企业,最担心的就是政策的稳定性,政府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对产业进行引导和调控的?

    李刚:长垣县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起重产业进行了引导和调控。尤其是上下届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不变,保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让企业家吃下“定心丸”。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长垣县的非公制经济发展没有出现任何波动,并且稳步上升。县委、县政府针对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企业规模小、布局散、聚集度低等问题,探索出了一条“县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新路子,加快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聚、向骨干龙头企业集聚、向工业园区集聚,培育形成了七大优势产业、六大经济板块、三大产业集聚区。

    《中国质量万里行》:未来的世界是品牌的世界,政府将采取什么举措来推进品牌培育?

质量兴县会议现场。

    李刚:近年来,长垣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把抓好质量作为振兴区域质量、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来抓。立足产业发展,培育工业名优品牌,制定并出台了《长垣县实施名牌战略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组织引导重点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实施名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推动品牌创建。鼓励企业强化质量监督管理,提高质量水平,全面开展ISO9000质量管理与质量保证体系认证,激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对重点企业和技术含量高、市场容量大、附加值高、效益好的产品,县政府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定期表彰和奖励在实施“质量兴县”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凡被认定为国家级名牌产品、驰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0万元,被认定为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并取得良好效益的奖励1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起重行业是钢铁加工产业,科技含量相对较低,为了使这个产业长久地发展下去,需要高科技含量的注入和创新产品不断推出。在科技创新方面,政府给予了怎样的奖励方法?

    李刚: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保持优势产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中共长垣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质量兴县工业强县科技创新战略的意见》,鼓励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加快技术引进和科研成果转化,建立技术引进和技术创新支持体系。注重加大政府科技投入,确保县、乡财政科技投入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并不断提高投入效益。注重发挥企业作为自主创新方面的投入主体、研发主体、受益主体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作用,要求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投入要达到销售收入的5%,规模以上企业要达到3%,中小企业要达到1%。落实自主创新奖励政策,加大对企业技术开发投入的所得税前抵扣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对我县优势产业、龙头企业重视科研开发、提高创新能力的进行奖励。国家每授权企业一项发明专利,奖励2万元;每申报专利20件以上的企业,奖励5000元;对建立省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或重点实验室的企业,奖励5万元;新批准的省级高新技术产品,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每年通过省级以上科技成果鉴定3件以上的,奖励1万元;对新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年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以上、利税500万元以上的,奖励5万元。

    《中国质量万里行》:产业园区是吸纳产业集聚的主阵地,在园区建设方面,县政府重点做了哪些工作?

    李刚:县政府根据该县工业布局中“散、小、多”的问题,先后建设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市级医疗器械产业聚集区和新城工业聚集区,为产业集聚和产业集群留足充分的发展空间。2006年以来,长垣县相继制定了《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起重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河南长垣起重工业园区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长垣县起重装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为我县起重产业和起重工业园区的发展进行科学指导。同时,根据园区的产业特色,有针对性地培养劳动力群体,提供技术、市场等信息服务,增加农民就业岗位,加快研发、法律、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增强园区的服务能力。目前,工业园区和产业聚集区全部实现了“九通一平”和美化、绿化、亮化。另外,鼓励现有企业进入工业园区,规定新上工业项目一律进入工业园区,建立分工协作的产业体系,以此实现产业集聚,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活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动力。在园区招商引资上,注重引进企业与现有企业的关联性,吸纳一切有利发展的生产要素,变企业招商为产业招商。对工业集中发展区以外乡镇引进的工业项目,实行分利税、分产值等异地招商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资源浪费、破坏环境等问题。通过集中布局、规模经营、合理定位,提高工业园区的规模、档次和水平。2007年,起重机械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我们计划以起重工业园区为中心,建设一座工业新城,在工业新城与县城之间,打造一条宽0.6公里、长7公里的生态园林带,使生产、生活区隔离,确保城市布局更加合理,更加符合生态园林城市的建设要求。

    《中国质量万里行》: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是怎样突出改革开放这一主题的?

    李刚:回顾改革开放30年来长垣所走过的历程,每到关键时期,我们都用解放思想这个“法宝”去冲破陈旧观念的束缚,破除体制机制的障碍,打开一片新天地。我县近几年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正是由于坚持了解放思想,我们才理出了一条符合长垣实际的发展思路,经济社会才步入了持续快速发展的良性轨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长垣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发展产业集群作为提升产业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产业集群集中度,提升整体实力和竞争力。长垣现在已跻身“中国中部经济百强县”,位居第87位。目前,我们的目标是,不仅要让长垣的位次继续前移,还要力争到“十一五”末,把长垣县建设成为国家起重机械制造中心、医疗器械及医用卫生材料生产基地,成为“经济发达、社会和谐、文化先进、环境优美”的中部经济强县。

李国胜:做支柱产业的支柱

    一下高速,“卫华起重”、“河南矿山”等大型广告招牌跳入记者眼帘:宽宽的马路上车流穿梭而行,不时装有桔红色行吊车的大吨位汽车从身旁呼啸而过。直觉告诉我,我已来到有“北方温州”雅号的中国起重之乡——长垣。走进长垣,有一个名字广为人知,他就是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

长垣县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李国胜。

    在长垣县任职长达8年的李国胜是看着长垣起重产业一步步走来的,当谈及对起重机械的监管时,他感慨地说:“长垣县起重行业的发展经历了由质量低劣到打假规范,再由帮扶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的‘三级跳’,作为特种行业的监管者,我们的责任是把长垣的起重产业做大、做强!”

    打假治劣  规范管理

    起重行业是长垣县的特色产业,起步于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当时整体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较低,假冒伪劣严重,致使整个起重行业无法上规模、上档次,一直被省、市列为整顿的重点。2001年,上任不久的李国胜意识到,只有打假治劣,产品才能上档升级。于是他就带领长垣县质监局在全面调查摸底、掌握情况的基础上,对规模较小、无证生产、以旧翻新、以次充好生产起重设备及配件的企业进行严查重罚,取缔了一批无厂房、厂址的家庭小作坊。对一些上规模的起重企业进行规范管理。“质监局对起重行业进行规范,保护了规模企业的利益,我们就是那时的受益者。”长垣最早开始生产起重机的企业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

    对危及这些企业发展和声誉的制假、售假行为,长垣县质监局还有针对性地开展打假保优工作,对制假售假者保持高压态势。他们还根据造假者在外地假冒生产该县产品的情况,采取了出去打、追着打的策略。2006年7月,执法人员接到举报,恼里镇高某把起重机拉出长垣,更换产品厂名后运到内蒙古准备出售。案件就是命令,长垣县质监局3名执法人员顾不上通知家人,就开车前去追赶。在高速公路上,3辆拉起重机的货车多次阻挡执法人员的车辆通过,他们还与当地熟人取得联系,在一个加油站把执法人员的执法车用车团团围住,让拉货的车辆逃走。几经周折,执法人员脱困后,继续追赶。高某看无计可施,只好接受处理。

    时任当时质监局执法大队的王光明队长回忆道:“发展前期,假冒、仿冒起重机的小作坊比较多,那时只要我们的检查车一到,他们为了逃避检查,关门声响成一片,几分钟的功夫,一条街就冷清起来。”李国胜说:“玉不琢,不成器。不能让好的产业扼杀在萌芽中。”近几年,长垣县质监局共办理起重机械打假案件500余起,为名优企业挽回经济损失800多万元。

    市场规范了,但是这些规模企业普遍存在管理混乱、从业人员素质低下等问题。针对这一现象,长垣县质监局立即和国家及省级专家取得联系,邀请他们亲临长垣,对企业的厂长、经理和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向他们讲解申报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证必备的条件、途径和方法,传授起重机械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管理方法,提高了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推动这些企业走上提高质量、争创名牌、把企业做大做强的发展轨道上来。几年来,该局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8期,培训厂长和质量管理人员1800多人次。

    贴心服务  上档升级

李国胜局长深入起重企业进行指导。

    为了配合县委、县政府的“富民工程”和“富财政工程”的开展,长垣县质监局充分发挥部门的综合优势,把起重行业确立为局工作服务的重点。该局于2003年向社会公开承诺,对新办企业生产的产品首次检验免收检验费,扶持新办企业发展。该局把服务企业工作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对责任目标逐级细化、量化,向企业发放了《服务企业联系卡》,明确服务的内容、方法、任务,规定一名工作人员至少分包一个企业,使企业需要帮助时能及时联系到责任人,责任人每月至少一次深入企业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的疑难问题。长垣县质监局还为200多家生产企业建立了质量档案,帮助40多家企业通过了计量合格确认。还通过标准化协会,免费让60家会员单位加入了河南省标准化信息网,为产品更新换代提供了便捷的信息渠道。2003年至今,该局共帮助企业解决疑难问题431个。

    为了进一步加快长垣县起重行业的发展步伐,规范起重行业的生产经营行为,长垣县质监局借鉴外地行业协会发展的经验,多次征求企业的意见,积极向县委、县政府提议成立起重行业协会。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经过长垣县质监局的多方努力和协调,于2003年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名誉会长的长垣县起重行业协会,共吸纳会员单位154家,组建了以质监工作人员为主的调查部和对外联络部,出台了《关于禁止恶性竞争的决定》等规范性文件,使企业形成了良好的生产经营秩序。2003年11月,该县某起重厂的业务员在驻马店骏马化集团竞标过程中,恶意压价,报价低于出厂价格,严重损坏了厂家的利益。长垣县质监局得知此情况后,与起重协会联合,立即与该起重机厂联系,后经厂方核实,责令该厂业务员退出竞标。随后,长垣县质监局又出台了《关于禁止恶性竞争的决定》、《关于加强起重行业营销管理的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了《长垣县起重行业维权举报申诉制度》、《长垣县起重行业进货验收制度》、《长垣县起重行业出厂检验制度》等规章制度。

    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提高了整个行业的产品质量水平,使长垣县的起重企业由散兵游勇走向联合作战,增强了各起重企业的整体意识和行业的整体合力,增强了长垣县起重行业的竞争实力,使得起重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得到保护,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

    实施名牌   振兴产业

    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长垣县质监局着眼企业的长远发展,又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企业的上档升级和实施名牌战略上,对一些规模大、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生产企业,引导、帮助他们走争创名牌之路,实施更大级别的质量跳跃。长垣县质监局每年召开一次名牌、名优产品培育会议,积极动员起重行业、食品行业、卫生材料行业中产品质量好、信誉好,规模较大的企业参加会议,组织学习名牌产品争创规定、申报程序、争创的必备条件和上级关于争创名牌产品有关会议精神。对参加争创省优质、省名牌的企业,长垣县质监局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各党组成员实行“一对一”帮扶创建活动,对照名牌产品评选细则,指导企业逐条对照检查,逐条进行改进完善,帮助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控制能力、完善检验手段、培训检验人员,建立健全标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指导企业申办“标准化良好行为”、“计量合格确认”认证。严厉打击假冒该县知名企业、知名产品的违法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有力地保护了名优企业,维护了名牌产品的声誉。通过建立质量奖励机制,发挥名牌产品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等激励措施,推动众多的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参与到争创名牌产品的活动中来。2006年9月,名牌之花在长垣绽放,起重机械生产企业一举拿下1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个河南省名牌产品,成为全省获得名牌数量最多的一个县。

    打假扶优,规范管理,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通过质量三级跳跃,长垣县的起重行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据悉,该县取得起重机械制造许可证的企业由2000年的8家增加到现在的100家,产值也由2000年的2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100亿元,税收由2000年的1000多万元增至2007年的2.4亿元。同时还涌现出以荣获“全国质量管理先进单位”、“中国名牌产品”称号的河南卫华集团和取得“河南省名牌产品”荣誉的河南矿山起重机械公司、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河南东泰齿轮有限公司、新乡矿山起重有限公司、河南东风起重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全国知名起重机械生产企业。全县从事相关起重产品的生产加工企业增长到500多家,100吨以下的起重机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65%以上,成为长垣县产值最高,税收最多,发展态势最好的产业。

    长垣县县长李纲动情地对记者说:“长垣县起重行业近年来迅猛发展,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完全得益于质监部门在质量上的监管、帮扶和引导。质监工作有效发挥,使他们成为长垣支柱产业强有力的支柱。”

    走进长垣县质监局的荣誉室,记者看到,近年来该局连年被评为新乡市质监系统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多次受到河南省质监局和长垣县委、县政府的表彰。2006年,长垣县质监局荣获了全国质检系统的最高荣誉——“全国质量监督检验检疫系统先进集体”,受到了国家质检总局的表彰,2008年1月被河南省人事厅、省质监局评为“河南省质量振兴工作先进集体”。

韩宪保:诚信铸就卫华

    在长垣所有当家的产业集群中,起重是最为突出的一个。而“卫华品牌”的创始人、卫华集团董事长韩宪保则成了长垣起重业的传奇人物:其公司生产的单、双梁起重机产销量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一,电动葫芦产销量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二,在国内同行业中位列前三强;2002年公司摘取“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的桂冠,又相继荣获“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全国守合同重信用企业”、“中国机械500强”、“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等荣誉称号。是什么力量让卫华谱写了这般传奇?韩宪保告诉记者:“诚信理念发展了卫华、壮大了卫华、成就了卫华。”

    诚信是企业经营之本

    “卫华集团公司的领导对用户、对产品、对售后服务太重视了,他们对信用的重视,使我们非常感动。”韩建集团常务副总田国杰激动地说。

    那是2004年6月,卫华为北京韩建集团生产了一台起重机,为了解产品的使用效果,7月8日,韩宪保委派公司总经理俞有飞亲赴北京韩建集团征求该公司对产品的意见和需求。这一举动感动了韩建集团的每一位员工,韩建集团的二期工程设计方案一确定下来,在起重设备采购上,就直接选择了卫华。

在质量兴县大会上,韩宪宝被授予质量兴县功臣。

    “打过一次交道,便是永远的朋友。”这是韩宪保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这已成为卫华集团的一种理念烙在每个卫华人的心间。韩宪保与客户打交道,宁可自己吃亏,也绝不让客户受半点委曲。正因为他的“吃亏”精神,才赢得同行业众多朋友的支持。由于建立在互信的基础上,卫华预订材料,客商从不让其支付预付款,选定好的优质材料供应商,卫华也不会轻易更换其他客商。这为材料商省去了大量的推销成本,也为卫华省去了大量的时间成本和货币成本。为此,卫华所购的原材料成本在全国同行业也是较低的,从而达到了双赢的目的。

    “一个业务经理,本事再大,如果不讲诚信,可能做一些业务,但肯定不会长久。”韩宪保在每年例行的销售总结大会上总要强调这句话。多年来,对上游供货商,卫华始终坚持“一次不赊,一笔不欠”,靠诚信建立起众多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一位前来订货的客户告诉记者:“与卫华人打交道舒心,买卫华的产品放心,用卫华的产品安心。”在记者采访的几天里,每天都能看到前来卫华订货的客商。

    诚信是一种道德、一种责任、一种契约。诚以立人,信以兴业。在起重行业要想独领风骚,并不是件容易事,韩宪保屡出奇招,并率先在长垣县起重机行业推出3个第一:第一家为客户免费提供食宿,并让其夫人亲自为客户烧茶做饭;第一家免费为用户装车,并作为公司的一条廉洁纪律,任何人不得违反;第一家提出保证客户资金随用随取。一家建筑公司完工后,卫华人催他领钱,该公司的老板却说:“钱放在卫华我放心,用得着我再去取。”

    正是因为诚信,近年来,卫华产品客户订单逐年攀升,销售量一路走高,销售收入由2001年的5000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18亿元,利税由2001年的70万元发展到2007年的4900万元。

    人才是企业腾飞之翼

卫华集团和西门子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今天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韩宪保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卫华集团行政总监李全振向记者介绍说:“凡是一些重要的招聘,即使在东北、甘肃等地,韩宪保董事长都会亲赴现场。”

    为了能把人才招进来、留得住、用得好,韩宪保为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了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及优厚的工资待遇,并投入巨资建起了多功能餐厅、职工公寓楼、行政办公大楼等工程,极大改善了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在建立和完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过程中,集团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评比活动,来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员工在竞争和被激励中发挥个人优势,以提高其工作效率。卫华通过不断加大投入,建立起一套有企业自身特点的长效培训机制,让员工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对有突出表现和突出贡献的员工予以认可和奖励,对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重奖,这是卫华实施人才战略的又一大举措。2003年,卫华集团拿出213万元对做出贡献的20名科技人员和39名技术工人奖励了股权和期股权,个人接受赠予股权金额最高的达到40万元。公司还出资为一部分科技人员购买了别墅。在以后的每年里,公司都会拿出100万元对科技人才进行重奖。卫华在引进人才的同时,还成立卫华集团培训学院,培养3000名技术一流的蓝领工人和200名优秀的管理干部。

    “我们不但要吸引国内一流人才加盟卫华,还要聘请国际性人才到卫华集团来。”韩宪保坚信,通过引进人才,卫华集团的核心竞争力将会更强。

    管理是规范企业的标杆

    打破家族式管理是中外家族式企业谋求更大发展的前提。当卫华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开始发展壮大时,随着企业规模不断扩张、管理链条不断加长、管理层次复杂、管理决策难度加大,韩宪保毅然克服重重压力,让家族成员退出企业,授权外聘人员进行大胆管理。目前,卫华集团及各子公司正副总经理以上的高层职位中,只有集团公司正副董事长是家族成员,其他均为外聘人员,基本上做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这是卫华管理模式的重大突破。

    卫华在管理上全面实施现代化管理模式,推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6S管理、全面成本管理、标准化管理,建立了ERP系统,实现了企业资源的计算机管理,使卫华的管理走向了正规化、规范化、科学化。卫华集团在全国起重行业率先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ISO14001环境管理、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3个体系认证。

    创新是企业壮大的引擎

    用于北京奥运会配套工程——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的水利工程用起升高度400米的40/5t门式起重机于2005年10月投入使用。这是水利水电工程首次在超过200米有钢衬管的深井中搬运管道至井内进行安装。其起升高度400米,是目前世界上门式起重机最高的起升高度。此项工程还为张河湾电站节省成本4200万元以上。

    “创新是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韩宪保的言辞中透着企业家的自信和坚定。

    为了切实提高企业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和科技含量,实现产品的再次升级,2005年,卫华集团成立了设计研究院和技术检验测试中心,2007年6月,河南省科技厅确定其中心为河南省起重机械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年7月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的评定认可。公司还与西安交大、郑州大学、北京起重机械研究所等高等院所进行联姻。还与德马格公司、科龙公司、新加坡易通公司、英国起重机集团、美国巴特勒公司、日本三菱公司等国际知名企业建立了长期技术合作关系,实现了与国际同行业先进技术的接轨,使卫华成为高科技产品试验生产基地。卫华与德国德马格公司技术合作,开发出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垃圾发电起重机,该机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成为卫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截至目前,由卫华主持研发的诸多起重产品和技术工艺中,通过国家、省级鉴定的有1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1项,国内先进水平的9项,填补了国内、省内空白3项,高新技术产品1项。

    2000年以前卫华仅能生产30吨以下的中小型起重机械,而现在具备了问鼎600吨以上的大型起重机的实力,且在半自动垃圾吊、冶金起重机、水电起重机、架桥机等特种起重机的制造领域实现了巨大突破。GLQ40型交流变频港口轮胎起重机、300吨桥式起重机、400米升高门式起重机、400吨级别的造船龙门起重机、STi系列电动葫芦、欧式单梁等新产品也相继研发成功。2005年以来,新产品销售额每年都以30%递增。

    每一次浪潮都意味着新的机遇,每一次突破都预示着新的跨越。韩宪保在不停地谋划着自己的下一步:2010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3.4亿元,其中港口物料搬运机械、堆取料机、岸桥集装箱起重机、造船装备、立体装卸系统进入国内先进行业;2012年实现销售收入60亿元,利税5.6亿元,力争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起重运输设备制造商,及世界范围内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起重设备制造集团之一。

河南矿山:质量擦亮品牌

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培军。

    “订单多是喜,因订单多而忽视了质量、丢掉了信誉才是忧。”这是崔培军董事长常叮嘱员工的一句话。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宁愿少要订单,也要保证质量”。

    “河南矿山重质量,守信誉,这个朋友我们交定了。”一位来自陕西的客户握着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崔培军的手激动地说。

    这是在2005年7月的一天,这位客户发现他们所订购的一辆单梁车从外观上看有点瑕疵,要求给整修一下。崔培军董事长得知此事后,要求对这台单梁车予以报废。这位客户一看这个情形,着急地说:“现在我们正急用车,况且这点毛病根本不算什么,即使不整修也没有问题。”崔培军耐心地对客户解释道:“这点毛病是不影响产品的质量,但会影响公司的形象,一定要报废。”之后,他安排班组加班为这位客户重新制作了一台新的单梁车。

    “诚信编织未来,质量铸就品牌。”这是河南省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每个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识。为了锻造一流的产品,公司始终坚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诚信是员工的饭碗”的质量方针,严把质量关,诚信经营,将质量和诚信当做企业发展的根本。

    2007年4月被公司确立为第一个质量月,从主管部门到生产班组、从生产班组到生产个人,公司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相关奖罚制度;从原材料供应到材料加工、从材料加工到成品检测,出台了一系列的检验方法和验收标准;从零部件的来源到零部件的测试、从零部件的测试到成车的试运行,公司都制定了严格的测试制度和验收制度。公司还动员全员参与质量监督行动,做到层层把关、关关严格,在全公司上下形成一个巨大的质量检验网。通过实行“三检验、四把关、五落实”,且在每道工序中,严格按照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标准去运作,并不断引进技术人才,加强内部培训,大大地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力保没有一台(件)不合格产品走出厂门。

    “订单多是喜,因订单多而忽视了质量、丢掉了信誉才是忧。”这是崔培军董事长常叮嘱员工的一句话。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宁愿少要订单,也要保证质量”。少要订单,并不是置客户的需要于不顾;保证质量,才是对客户最真诚的回报。本着这一思想,公司谢绝了一部分订货合同,保证公司生产的每一件产品都达到客户百分百的满意。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能够做到这一点实属不易,但河南矿山做到了,充分显现了河南矿山对客户、对社会的诚与信。

    公司办公室主任任会志告诉记者:“我们以后会加强质量竞赛和质量月活动的开展,使产品质量在比中求高、在赛中求精,使产品质量在严格检测中得以全面提高。”

    强大的生产能力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在保证产品高质量、高产出的同时,也具备了极强的市场竞争能力。公司经过短短6年的发展,已拥有200多个销售服务机构,产品畅销全国30多个省市。2005年,公司采取“突出重点,销售为先,让利于客户”的举措,在稳定国内市场占有率的同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客户群,扩大产品的出口量,产品远销到泰国、马来西亚、朝鲜等国家和地区,并与越南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

    长垣县魏庄镇党委书记宋太俊评价道:“河南矿山用真诚赢得了市场,凭信誉广交了朋友,以质量求得了发展,靠爱心铸就了辉煌,发展成为了今天起重机械行业的知名企业。”

    严格的质量管理给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近年来,河南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先后荣获部、省级“全面质量管理达标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省名牌产品”等荣誉,且该公司于2004年实现产值1.5亿元,2007年产值突破了6.5亿元,成为了长垣县的纳税大户。

东风:优质产品赢得优质客户

    以质量取信用户,靠质量取胜市场,是东风公司多年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针对每一环节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在河南省东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桌上的几份订单吸引了记者的眼球,每份订单的金额都在三四百万元。一家身居中原腹地、以生产机械配件为主的企业,缘何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这么多知名企业前来订货?

    河南省东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是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起重机与起重配件的生产厂家。成立初期,公司只有两台价值6000元的车床,到现在公司资产已超过7000万元。回想走过的历程,办公室主任李金峰说:“没有董事长质量第一的理念,就没有东风的今天。”

    安阳钢铁厂是一家生产钢铁的企业,每年要耗费大量的齿轮等配件,以往所用的配件,最好的也只能用上3个月。一次偶然的机会,东风公司的业务员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走进了安阳钢铁厂,向该公司推荐本公司所生产的齿轮。开始,他们对东风的产品并没有多少兴趣,后来扛不住东风公司业务员的执着,就试用了本公司的产品,也就是这么一试,让安阳钢铁厂对“东起”牌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从东风公司采购的车轮组、卷筒组等配件在使用6个月后竟然完好如初。于是2002年安阳钢铁厂的考察队就亲临长垣,对该县的4家配件生产企业进行了考察。之后,安阳钢铁厂就成了东风起重机械有限公司的固定客户,每年仅安阳钢铁厂和公司就有300多万元的业务合同。

    以质量取信用户,靠质量取胜市场,是东风公司多年来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东风公司视质量为生命,针对每个环节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对采购的原材料、标准件、外购件等物资严格按质量要求进行验收;对外协加工件的入库进行检验,并做出检验标识;对生产过程中上道工序漏检、错检流传到下道工序,一经发现,由上道工序承担责任并承担经济损失;出厂检验前,发现不合格件一律由上道工序负责,产品发出后用户反馈回来不合格件由出厂检验员承担全部责任;发货前,凭销售部提货清单,把数量、规格型号、尺寸进行综合检验,确认无误后,才能发货,杜绝不合格产品出厂。

    东风公司还对每个环节的每个人明确了职责,还签订了质量管理目标责任书,并对其进行目标考核。对不能履行职责的给予不同的处罚,对完成职责的,则每月给予1000元的奖励。

    正是东风公司以“质量第一,跟踪服务”的诚实理念,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的质量检测手段,严格的控制程序,灵活的经营机制,为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产品质量提供了保证。2002年东风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8年5月取得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严格的质量管理给东风公司带来了良好的品牌信誉和经济效益。多年来,公司先后获得了“河南省科技企业”、“计量合格确认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等荣誉。

    “2008年销售收入超亿元,2009年销售收入要突破3亿大关,争取在5年内,销售收入达到10个亿。”面对未来,李伟敏董事长充满了自信,在一步步地规划着东风的明天。

新乡矿山:科技创新 创造未来

河南省新乡市矿山(集团)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景新。

    “不重视质量的企业,发展无从谈起;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走出去。”河南省新乡市矿山(集团)起重机有限公司董事长蔡景新告诉记者,“起重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几年来,我们在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的投入。”

    在中原大地,有一家闻名中外的股份制大型民营企业——河南省新乡市矿山起重机有限公司,她像一颗璀璨的起重之星在中原大地腾空升起,为黄河之滨的长垣县增添了夺目的光彩。

    走进长垣,步入新乡矿山,是因为新乡矿山人创造了一个奇迹:该公司从一个只有十几个人,不足700万元资产的企业,发展到现在拥有2360多名员工、3.5亿固定资产的企业;由以前单一产品发展为十大系列200多个品种,产品也畅销全国各地,并出口印度尼西亚、泰国、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成为集科研、设计、开发、制造、安装、维修为一体的高科技民营企业。

    “不重视质量的企业,发展无从谈起;没有创新,企业就无法走出去。”公司董事长蔡景新告诉记者,“起重行业是一种特殊行业,几年来,我们在坚持以质取胜战略的基础上,加大了科技的投入。”

    据了解,自2002年新乡矿山累计投资700万元,建成了30万平方米的大型现代加工车间及新技术研发中心,具备了国家级制造水平,并努力向冶金、电力、化工、路桥、船坞等行业的专用化、大吨位方向发展。

    为了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产品设计开发采用CAD、CADP辅助设计,并先后和北京钢铁设计院、洛阳重工矿山机械工程设计研究院、武汉理工大学、铁道部专业设计院、西南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太原重工学院等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起重产品的尖端科技及发展方向,不断更新设计理念与产品结构,逐步将数字化技术引用到产品制造中。如变频调速技术、PLC控制技术、远程操作技术、自动化信息控制技术等,成功开发出箱形梁连续压槽、焊接装配生产线、铣镗组合机床、240/65/15t变频冶金吊生产流程、起重机虚拟制造及成本核算系统。

    在2006年至2007年间,先后为中铁四局、中铁十四局、大桥局生产MG2×450t起重机,为中铁五局生产了900t辅助导梁式架桥机,为哈萨克斯坦生产了150/20t双主梁门式起重机。其中MG2×450t门式起重机于2007年通过了河南省技学技术厅科技成果签定,成为新乡市大型门式起重机技术研究中心。

    公司办公室主任高渐敏告诉记者:“多年来公司非常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和人才的培养,将围绕现代企业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基地建设,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增加创新技术人才的数量,提升他们的创新能力,促进人才在企业之间起到积极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作用,真正使人才与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技术人才在科技创新中的核心作用。公司还于2001年高薪聘请了北京钢铁设计研究院的硕士研究生到公司参与高层管理,并为科技人才的不断学习和钻研提供多方面的支持。结合相应的激励机制,注重劳动保护,积极与职工签订劳动合同,办理各种社会保险,使其在适宜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才能。”

    创新创造未来。2007年,公司完成工业产值8亿元,上缴国家税金2000多万元。“达标企业”、“重合同守信用企业”等多项殊荣也纷至沓来;“揽日”商标凭借着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口碑成为了起重行业的知名品牌,被评定为河南省著名商标。凭借着雄厚的科研实力,公司在2007年被确定为新乡市提梁架桥起重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好的信誉来自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凭借好的质量。正是由于加强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新乡矿山才有今天的健康发展,企业规模才日益扩大。

    近年来,新乡矿山公司以每年40%的增长率迅速增长,产品质量一直在同行业中位居前列。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新乡矿山人正在以其超前的服务理念,严格的质量管理,先进的科学技术,励精图治,为公司再上新台阶而努力奋斗。

豫中集团:以实取胜谋发展

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宜增。

    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宜增告诉记者:“豫中靠的是以‘实’取胜,即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实在在的质量和实实在在的服务。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

    1978年,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长垣县起重机生产企业——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原河南省豫中起重设备厂)诞生。经过30年的风雨历程,它已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制造水平的国内生产起重机的专业骨干厂家,并拥有国内驰名的商标品牌,形成了具有自我经营特色的系列产品和品牌优势。

    严抓标准  确保质量

    河南豫中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宜增告诉记者:“豫中靠的是以‘实’取胜,即实实在在的技术、实实在在的质量和实实在在的服务。没有质量就没有市场,没有质量就没有明天。”

    这是豫中公司每一个管理者和生产者的共识。为锻造一流的产品质量,公司按照ISO9000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编制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以及相应的支持性文件,并于1999年7月通过了认证验收。在此基础上,于2002年8月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不让一件不合格的配件进厂,不让一台不合格的整车出厂。”这是韩宜增对企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提出的要求。据该公司副总经理李胜军介绍,为把好产品质量关,公司对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安装、交付、服务的全过程进行控制,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建立了各环节的文件化控制程序。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三按”(按标准、按图纸、按工艺)、“三检”(自检、互检、专检)、“五不准”(不合格的物料不入库、不领用、不加工装配、不转序、不出厂),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处理。目前,一切按标准、程序办事,已成为“豫中”人一种自觉的行动。

    企业发展 技术先行

    “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几年来,该公司始终坚持“企业发展,技术先行”的战略,高度重视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先后投入巨资购置了数控切割机、数控车床、万能铣床、万能工具磨、抛丸除锈设备、热处理设备、理化分析仪、X射线探伤仪、超声波探伤仪、300T试验台在内的高、精、尖设备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新产品研制、开发、制造方面,广泛借鉴、吸收、利用、转化同行业产品技术,使产品在质量、性能、技术含量上始终处于领先地位。由公司开发研制的32吨地铁盾构工程门式起重机被评为河南省高新技术产品,并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开发研制的BZ型柱式悬臂起重机,填补了河南省的一项空白;为中国恩菲工程技术公司设计制造了高精度、高定位核装置车间配备的出口起重设备。该公司还与法国法兰泰克进行技术合作,为安徽合力、宝鸡合力、沈阳凯迪高压电气公司设计制造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葫芦双梁起重机,并与韩国半岛公司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进行技术、市场等领域的多元合作,开发、生产出口电动葫芦。

    近年来,通过一系列的技术开发和技术引进,该公司已成功地实现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和转型,产品科技含量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

    科技创新 人才为本

    豫中建厂以来,始终把人才视为企业的重要资本,在人才引进上,公司曾多次到大连、武汉、西安、洛阳、郑州等地,把有专业实践经验的中高级技术、管理人才吸引到豫中,充实到企业的技术部门、质量部门和管理部门。

    近年来从全国各地共引进有实践经验的高、中级专业技术人才30余名。为拓宽科技人员的知识视野,掌握行业科研信息和前沿性技术,企业有计划地选派技术人员到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进行学习、培训,并和这些科研院校建立良好的技术合作关系。

    谈起未来产业的发展,韩宜增董事长告诉记者:“通过一系列强力措施的实施和对外合作联合、资本运作等途径,把公司做大、做强、做精,建设成为以起重机械设备制造为主导,集研发、制造、安装、物流、咨询为一体的国内大型企业集团。”

河南东泰:稳健经营 打造精品

河南省东泰齿轮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志东。

    好的信誉来自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凭借好的质量。正是由于公司加强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河南东泰才有今天的健康发展。

    13年前,河南省东泰齿轮有限公司公开向用户和社会做出“严格按照质量标准建立、保持、实施产品质量,及时向用户提供可靠的合格产品”等质量承诺。

    13年后,靠着不变的质量承诺,河南省东泰齿轮有限公司以高技术、高质量的产品打出了品牌,打开了市场,成为中原地区较大的齿轮与减速机研发生产基地。

    日前,记者慕名来到公司采访。在生产厂区,记者感受到浓郁的质量气息。几幅醒目的标语引人注目:“产品体现人品,人品决定产品”、“用科技提高质量,靠质量占领市场。”车间内,“强化内部管理、工作务实创新、品质服务双优、满足用户需求”、“监督前工序、做好本工序、服务后工序是我们的职责”等标语,在时刻警示着每一个生产者和管理者。

    “这些口号就是我们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理念来进行严格管理的。”谈及质量管理,该公司副总经理翟战军告诉记者:“公司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产品各加工过程,配备了必要的技术文件、检验文件和管理制度,并层层落实,保证全体员工都能遵照执行;配备先进的加工、检测设备,对产品从下料到出厂的关键部位都设有专人负责加工和检测;对产品在生产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状况进行记录,使每台产品都有自已的‘身份证’。”

    2002年该公司顺利通过了ISO9001: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环境体系认证,使QJ系列起重机减速器、ZQA系列中硬齿面圆柱齿轮减速器、ZQ型大传动比圆柱齿轮减速器和QY系列起重机硬齿面齿轮减速器等产品都有了制度保证。

    在组织结构管理上,对于产品质量,总经理直接过问,分管质量的副总经理经常巡视车间,质检员分布在生产车间每一个环节,一旦出现质量问题,除直接责任人承担责任外,整个质检系统实行“捆绑式”处罚。

    在内部管理上,该公司以“下道工序是用户”、“用户满意是标准”进行了严格要求,在质量和服务等方面进行公开承诺,并与工效挂钩、经济责任制、质量奖惩等进行考核。连续多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都达到了100%。

    好的信誉来自好的产品,好的产品凭借好的质量。正是由于公司加强了产品质量的严格控制,提高了企业的信誉,河南东泰才有今天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河南东泰产品销量每年都以40%的速度迅速增长,产品质量在同行业中一直居于前列。

    为了提升“东泰”齿轮的科技含量,公司多年来特别重视技术引进和人才培养,不惜巨资加大了这方面的投入。先后引进价值2亿余元先进生产设备300多台,具备了各种标准及非标准齿轮的设计和大批量加工能力,产品精度达GB/10095-5级。2004年,防渗油减速机又获得了国家专利。

    公司要发展,人才是根本。该公司高薪聘请了16名高级工程师到公司参与高层管理,并先后和西安交通大学、重庆大学国家齿轮传动研究院、郑州机械研究所建立了长期的技术协作关系,并为科技人才的不断学习和钻研提供各方面的支持。2004年出资500万元为技术人员和员工盖起了新的公寓,使他们在适宜的环境和愉悦的心情下展现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能力。

    “精益求精抓质量,稳健发展树品牌。”这是公司总经理王志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随着长垣起重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公司在强化企业内部质量管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品牌文化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树立,努力在产品定位、功能定位和市场定位上下功夫。在品牌规划方面,王志东首先考虑的是消费者的需求,然后结合大的流行趋势,进行一定的创新和引导。也就是走一条“脚踏实地,稳健经营,长足发展,打造精品”的品牌之路。

    事实证明,这样的战略思路是正确的,“东泰”减速器在老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进一步稳固,新的客户对“东泰”减速器也充满了信心。

胡国和:踩点赶潮的起重人生

河南重工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国和。

    一个由原来5人合资几十万元办的小厂,变成如今具有起重机开发、设计、制造、维修为一体的上亿资产的专业公司,河南重工起重机集团有限公司的巨变,可谓是一个奇迹。

    敢为人先  艰苦创业

    1985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机械专业的胡国和不顾家人和朋友劝阻,毅然谢绝“铁饭碗”,踏上了漫长的艰苦创业之路,干起了推销起重机械配件业务的行当。

    经过几年市场磨练,他学会了一些起重机械配件的相关知识,了解了国家关于起重机械行业的有关政策,掌握了起重机械配件维修技术,更重要的是他了解到了起重机械产品市场的行情。

    他审时度势,决定创办起重机械配件厂。搞企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办厂既没有资金、设备、场地,又没有办厂经验。然而,强烈的自信心和责任感,让他坚定了自已的信念。胡国和说干就干,他说:“怕困难,什么也干不成,车到山前必有路,没有干不成的事。”

    没有资金,他就劝说亲戚、朋友投资合伙办厂;没有厂地,他租用了一个多年闲置的配件厂;没有资金购买生产设备,他就带领大家,土法上马,搭起三角架,装上手拉葫芦,将起重机械配件倒上去,倒下来。就这样,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厂子就这样红红火火地办起来了。

    开拓进取  勇创辉煌

    胡国和为追求更高的目标,2005年在原河南省豫中起重机设备厂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河南重工集团”,下辖“河南重工起重机有限公司”等6个子公司,实现了规模扩张。然而,对于拥有2.1亿资产的集团总裁胡国和来说,并没有丝毫轻松感。要使产品在全国及国外市场上长期占有一席之地,并非易事,必须“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于是,胡国和就组织力量加强对市场进行调研,并以市场信息为依据,开展实施“创名牌、树形象”的经营战略。

    通过实施“创名牌、树形象”,集团生产的豫重牌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越来越高,公司的销售收入逐年递增。一些荣誉也接踵而至:“诚信文明私营企业”、“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河南知名商品”、“2006年度河南知名商标”。胡国和本人也被当选为第二届魅力河南“十大魅力人物”。

    激流勇进  敢攀高峰

    “创造精品,打造国际品牌;创新技术,立足与世界同行媲美;把企业做大做强,兴中华民族工业。”这是胡国和不断追求的目标。

    为了尽早实现现代化管理,胡国和在全国起重机械行业中,率先进行了GB/T 19001—2000idt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GB/T 24001—2004/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GB/T 28001—2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使公司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和质量均达到了国家和国际规定的标准要求。

    为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胡国和将学习型组织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引入公司的管理机制中,积极开展全员性的“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开展“小革新、小发明、小改造、小设计”等技术的评比竞赛,并实行与员工的薪酬、福利和岗位直接挂钩的激励措施,使公司形成了学先进、学技术的比、学、赶、争、超的良好局面,极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积极性;为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公司不仅购买了大量的技术和管理书籍,还先后派出数批近百人到北大、清华、中央党校参加“全体员工素质提升班”培训,使他们成为公司中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为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胡国和将自己所学的知识,结合公司发展状况和自己经历的工作实践,加班加点编写授课教材,多次为公司各级员工授课。

    目前,公司以先进的起重机焊接技术、机加工能力和热处理能力,制造出造船用的200吨门式起重机,跨度78米,总高度50米。该起重机在山东威海岸边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后,经受高温、高湿、大温差和台风等恶劣气候的考验,仍然保持着良好的性能。公司生产的集装箱龙门起重机,不但有先进的防碰撞测距报警仪,还装备有国内先进的防摇摆装置,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安全性能。公司生产的具有特色专业起重机,在我国导弹生产装配线上,保证了良好的运行而受到称赞。

    历史每一次大的脉动都让胡国和赶上了。把成功归结于运气肯定不妥,机遇和商机每个人身边都有,只是谁为它在做准备,它将随谁而去。胡国和用他的人生经历做出了最好的诠释。

免费咨询

  • 在线客服: QQ
  • 18568228773
  • 18568228773